溜冰鞋上的黑色面具、轉動的碗型刷與音樂高牆

roller skates brush and radio

嘉義市立美術館近期策劃的「天天上演」聯展,以「城市中的客廳」為論述基礎的嘉美館,試圖將具有「不」與「抗議」性質的現場/表演藝術(live/performance art)帶入街坊鄰里的公共空間。

everyday-performing

其中,印度藝術家 Amol K. Patil 的作品《溜冰鞋上的黑色面具》(Black Masks on Roller Skates, 2022)源自一段童年回憶。在接受《Das Rollschuhmagazin》雜誌採訪時,他提到:「我父親的朋友 Anil Tuebhekar 總是腳踩溜冰鞋,手持掃帚,腰掛收音機,日復一日地清掃街道。他雖然清理這座城市,卻深知自己無法在公車上或旅館中受到平等對待,連喝口水都不被接納。因此,音樂成了他與世隔絕的個人抗議方式。」正是這段記憶啟發了《黑色面具》的創作,Amol 在溜冰鞋上裝設了自動轉動的碗型刷子,將父親這位戲劇活動家的實驗性與解放精神,帶入他的未來主義劇場。

wearing-roller-skates-brush

展覽的影像紀錄展現了表演者穿上裝有電動刷子的溜冰鞋,右手扛著老式收音機,從繁忙的街道滑向寂靜的公園,經過擁擠的公車站,掠過零星人群的堤邊大道,最後停駐在港口。整個過程中,Patil 透過作品控訴著環境污染、階級制度、貧富差距、勞資衝突與歷史傷痕等社會議題。

roller-skates-brush-with-radio-

看著表演者穿著溜冰鞋在街道上穿梭,轉動的碗型刷讓我聯想到街上常見的掃街車:這不就是掃街車毛刷的縮小版嗎?想深一層,這種掃街刷真的能將街道清掃乾淨嗎?它似乎不具有將垃圾與灰塵收集起來的設備。因此,這種圓盤刷構造的主要作用大概是將主路面上的垃圾掃至路邊,方便清潔人員在做集中清理吧。

在各式安裝有毛刷的機構中,毛刷往往也只負責將灰塵從工作物表面分離出來,灰塵的清除還需要其他方式,例如靠集塵設備將灰塵吸走,或是藉由清潔液將髒污沖走。在某些加工場合,比如將工件表面去除毛刺的製程,刷子的功能就不是清潔,而是利用毛刷的毛細現象,讓研磨液附著在刷毛上;甚至直接採用矽砂尼龍材質的刷毛來進行研磨拋光作業。

圖片來源:ARTOGO 帶你看展|線上展覽輕鬆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