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sh Clock ─ 睫毛時鐘

睫毛時鐘 Lash Clock

設計師Bina Baitel設計的《Lash Clock》,透過毛刷位置的細微變動來標示時間,讓我們重新思考「時間」的意義。

傳統時鐘的數字、指針,以及指針運行時的滴答聲,都在有意無意間象徵著時間的精確性與流逝感。當這些元素消失後,時鐘還能保留什麼?《Lash Clock》嘗試打破這個框架,擺脫對時鐘的既定印象,改以毛刷的彎折來呈現當下時刻。這種柔和且安靜的方式,引導觀展者感受時間的流動,使時間概念更加抽象,也讓人更專注於「當下」。

從外觀來看,《Lash Clock》宛如一圈睫毛,根根分明且間距均勻地分布在圓框中,隨著時間推移,毛刷輕柔擺動,實現了時間顯示的功能。

毛刷製造商的視角,第一眼看到這件作品就讓人聯想到內捲式鐵片刷:同樣是圓形、同樣繞了一圈毛,是一樣的東西吧!然而,兩者的製作工法截然不同:《Lash Clock》採用單根排列的方式,毛的根部應是以膠水固定;而內捲式鐵片刷則是用ㄇ字形鐵皮與鐵絲將整束毛夾住,因此毛的密度很高。如果要像Lash Clock那樣逐一擺動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
從展示影片可以看到,《Lash Clock》在三點鐘與九點鐘位置的毛末端並非直指圓心,這可能源於使用的毛料較為纖細,或是毛刷材質本身的「腰力」(即材質彈性)不足。依比例來看,若能使用線徑0.3以上的毛,或採用彈性較佳的尼龍612材質,整件作品的完整度應該能更上一層樓。(關於毛刷材質的選用,可以參考常見毛刷毛料)當然,這是過於吹毛求疵了,還真的是在吹毛的《Lash Clock》上求疵。

總的來說,在以毛刷為創作素材的設計作品中,採用逐根排列的創作方式較為罕見。更常見的是類似植毛製程的方式,如趙彤的拂 ─ 豬鬃毛刷設計,或Karen J Lauseng的《Jewelry for Fun》系列,都是以束狀方式處理毛刷。站在毛刷公司的立場,我們當然樂見不同製程的毛刷應用在各類設計作品中,為未來可能的商品化開創新的途徑。

圖片來源:Bina Baitel Studio